報告題目:細胞力生物學和力醫學:當細胞遇見力
報告人:熊春陽教授北京大學
報告時間:2021年12月29日(周三)15:00
報告地點:化南326
報告人簡介:熊春陽,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1995年于北京大學力學系獲得學士學位,2000年于北京大學力學系固體力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;2000-2002年在北大電子學系進行博士后研究,2002年留校工作至今?,F為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兼職研究員,中國力學學會/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力學專委會委員,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專委會微納尺度流動專業組委員。目前主要從事力學-材料-微納米技術-生物醫學的交叉研究,包括力學生物學、力醫學、細胞微環境工程、微流控生物芯片等。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,完成(主持或參加)包括國家973項目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、面上項目等課題20余項。已發表SCI論文80余篇,包括Science Signaling,Elife,Journal of Immunology,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,Advanced Materials,ACS Nano,Biomaterials,Small,Acta Biomaterialia,Carbon,Biosensors & Bioelectronics,Lab on a Chip和Analytical Chemistry等,累計被引用超過2200次,H-指數30(Google Scholar)。
報告內容:生物體從誕生開始就生活在力學環境中并與之相適應。從肢體的運動、組織的形變,到細胞的黏附遷移、分子的構象改變,力學因素廣泛地存在于生命的各個尺度。機體中的細胞既會對外界力學刺激產生一定的生化響應,細胞也會由于各種生物學改變引發力學信號的變化,這種力學與生化信號的雙向耦合廣泛地存在于各種生理、病理過程。細胞力生物學(Mechnobiology)和力醫學(Mechnomedicine)研究不僅對深入理解生命運行規律、解釋疾病發生機理具有重要意義,還可以為疾病診斷治療、藥物篩選、再生醫學等應用研究提供新思路、新工具。
本次報告將先簡單介紹一些力生物學和力醫學的基本概念和思路;之后重點介紹我們近期的一些研究進展,包括:開發操作簡單、使用方便的仿生柔性細胞培養皿(多孔板);利用軟光刻、微圖案、微流控芯片等技術構建細胞仿生力學微環境,研究腫瘤細胞遷移、干細胞分化等生物問題;研究高通量細胞力檢測技術,實現細胞的非標記力學分型,并探索其在疾病診斷、藥物評價等領域的應用。
版權所有?2021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地址:中國 武漢 珞珈山 郵編:430072 |
|